頤和園占地3平方公里,其中的世界文化遺產區占地2.97平方公里,是保存最完整的皇家行宮御苑,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,被譽為“皇家園林博物館”。 宜蕓館的疊石 樂壽堂前的太湖石 頤和園名石眾多,其石景以太湖石為主,分布在園內各處,點綴在美麗的湖光山色中。 夕佳樓前的太湖石 頤和園石頭的故事奇聞特別多,不信帶你轉一圈。 涵虛堂的疊石 玉瀾堂是光緒帝的寢宮,堂前的“子母石”對眼相望,左為鐘乳石 右為角礫灰石。 這對守門石一雄一雌, 暗指光緒和慈禧。傳說慈禧刻意將其立于堂前,時刻提醒光緒盡孝。 仁壽殿是慈禧和光緒住園期間臨朝理政之處,殿前立有豬猴石,猴石立于左側,形似頑猴。 猴石 豬石則立于右側,形似二師兄。 豬石 豬猴石均高1·5米左右,如同拱衛大殿的門神,有辟邪祈福之意。 仁壽殿前還立有“峰虛五老”,為五尊高約4米的太湖石,象征廬山勝景五老峰,寓意多壽多富。 “峰虛五老”是明朝大藏石家米萬鐘的勺園遺石,石上刻有乾隆的一首題詩。 其中的壽星石又稱雞鳴石,它寬2米,連石座高約5米,其石背遍布孔洞,其正面形象則狀如壽星。其它四峰立于其四周,象征四季。 壽星石 傳說攝政王多爾袞是“峰虛五老”在清朝最早的主人。1886年,光緒將其從京師大學堂(北大前身)}的墨爾根園移至頤和園。 多爾袞死后被順治掘尸,光緒命運極其悲慘。因此,懂得這段歷史的人都不愿與它們合影,怕觸霉頭。 樂壽堂曾是乾隆帝侍奉母親的地方。堂前的北太湖石“青芝岫”重巒迭障,狀若靈芝,它長八米,寬二米,高四米,重二十多噸,是乾隆在北京房山發現的米萬鐘遺石。 青芝岫 此石是有名的“敗家石”,米萬鐘曾為它傾家蕩產。 乾隆鐘愛江南園林,他以無錫寄暢園為范本,建造了小巧玲瓏的“園中園”諧趣園。 諧趣園太湖石 諧趣園充滿江南水鄉風情,園中有不少太湖石疊石景觀。 諧趣園原名為惠山園,嘉慶重修后改名為“諧趣園”。 諧趣園太湖石 排云殿是頤和園最為壯觀的建筑群,是慈禧舉行萬壽慶典的地方。 排云殿的佛香閣前兩側立有十尊太湖石和兩尊虎皮石,為著名的十二生肖石。據說李蓮英為討好老佛爺,專門將其從圓明園的暢春園移來。 “排衙石”平面圖 十二生肖石又稱為“排衙石”,它們以三個為一組,分四排被置于殿前兩側,狀若恭立在殿外候旨的臣子。 狗 鼠 馬 豬 猴 羊 雞 牛 龍、蛇 兔 虎 傳說它們有靈,若摸過與自己生肖相同的石頭,會帶來幸運吉祥,有病治病,無病保安。 |
|